焦點
-
「非K超頻」注意事項,Skylake處理器、主機板、記憶體、顯示卡與散熱器的「非K可超 – 搭配組合」說明!
「非K超頻」要注意哪些地方呢?這邊則為玩家做進完整的說明,讓大家都可以輕輕鬆鬆「非K超頻」。 --------------- --------------- 要玩「非K超頻」,當然是超越低檔的處理器,超頻幅度越大越划算。Skylake處理器,超頻幅度約4.4~4.9GHz,運氣不好的話,拿到體質比較差的,只能跑到4.4GHz左右,拿到體質比較好的,可以跑到4.8~4.9GHz左右。市價最便宜的天胡處理器,1400~1450元的Celeron G3900,也可以「非K超頻」,免費額外加送「70%~74%效能」,最高超頻加速「狂飆170%~174%」,超頻之後效能接近Core i3-6100,可以說是新一代玩家聖物。另一個最多人買來玩「非K超頻」,則是最低檔四核心的Core i5-6400,這款超頻起來,效能相當勇猛,這可不是雙核心的Celeron G3900、Pentium G4400或Core i3-6100可以辦到的,四核心的Core i5-6400超頻起來戰鬥力更勇猛! 主機板的採購上面,除了可以去買史上第一張,具備「非K超頻」的Supermicro C7H170-M主機板。也可以,直接去購買ASUS、ASRock、MSI或GIGABYTE的入門級Z170主機板,刷上「非K超頻」BIOS,就能直接玩「非K超頻」。至於,要不要去找其它具備「非K超頻」的超低價版本H110、B150、H170主機板,由於入門級Z170主機板價格頗具吸引力,這就是見仁見智的選擇了! 玩「非K超頻」,內顯會不能用,因此得要額外添購獨立顯示卡。目前,最便宜的NVIDIA獨立顯示卡,則是GeForce GT 210,報價約在950~1,000元,最便宜的AMD獨立顯示卡,則是Radeon HD 5450,報價約在888~1,000元。 由於「非K超頻」,是透過外頻超頻,把BCLK時脈拉高,這會造成記憶體頻率升高,雖然也可以把記憶體除頻打開,不過,有些頻率卻會不能開機。這邊,則可以購買最近很夯的SK Hynix顆粒,Kingston ValueRam DDR4-2133 4GB、8GB或16GB記憶體,這款記憶體模組,不加壓有DDR4-3000超頻的戰鬥力,家電呀則有DDR4-3200超頻的戰鬥力,加上價格便宜,到處都買得到,相當適合用來搭配「非K超頻」。 ※小提醒:Kingston ValueRam DDR4-2133 4GB、8GB或16GB記憶體,只有SK Hynix顆粒可以超頻,千萬不要買到Micron顆粒,Micron顆粒的不能超頻! 由於天胡原廠空冷散熱器,若超頻的話,跑到4.5GHz左右就不夠力了。這邊會建議,額外添購500~1000元左右的空冷散熱器就很夠用了,可以挑選690元的Cooler Master Hyper TX3 EVO散熱器,或790元的Cooler Master Hyper 103 散熱器,用來搭配「非K超頻」,就綽綽有餘!提醒玩家,不用買太好的,根本不需要超過1000元以上的超大型塔型散熱器,根本還沒熱到那個程度,只需要換稍微好一點的強力散熱器就夠用了!
-
「非K超頻」完全解密,Z170、H110、B150、H170、C232與C236的「非K可超 – 機密」詳解!
世界上第一張真正具備「非K天胡處理器」超頻的主機板美超微Supermicro SUPERO C7H170-M,正式誕生之後,引爆了「非K超頻」旋風。然而,也經由了這張主機板,讓「非K超頻」正式完全解密! --------------- --------------- 全新的100系列主機板,低階到高階,桌機版有H110、B150、H170與Z170,工作站版有C232與C236,商用版有Q150與Q170。然而,由於處理器的倍頻,是鎖在處理器上面,所以,無法動手腳來超倍頻。若要超倍頻的話,則一定要購買K系列天胡處理器。主機板廠商發現,透過改BIOS,破解裡面的限制,則可以支援外頻的調整,透過BCLK來超外頻,就能來「非K超頻」。 問題來了,桌機版有H110、B150、H170與Z170主機板,支援BCLK調整的,只有Z170主機板。透過改BIOS,破解裡面的限制,則可以支援外頻的調整,透過BCLK來超外頻,就能來「非K超頻」。 不過,H110、B150與H170主機板,要提供「非K超頻」,卻不是這麼簡單。首先,H110、B150與H170主機板,時脈產生器是內建在晶片組裡面,BCLK只能提供100MHz~103MHz,也就是這功能是寫死的,所以BCLK怎麼調,外頻都無法超頻。然而,美超微怎麼做到的呢?答案就在美超微Supermicro SUPERO C7H170-M主機板上面,原來,100系列主機板,可以使用外部的時脈產生器,額外使用了一顆IDT6V4的BCLK時脈產生器,不但可以提供更精準的頻率,說更白一點,多了這顆時脈產生器,H110、B150與H170主機板就能透過BIOS來「非K超頻」。 也因此,舊版Intel H110、B150、H170主機板,由於本身沒有額外的時脈產生器,不能「非K超頻」。主機板廠商陸續改板中,新版本有時脈產生器的才能「非K超頻」
-
SUPERMICRO SUPERO C7H170-M主機板開啟「非K可超」新紀元,超頻的崛起!
2015年11月30日,專注於超頻比賽,在玩家圈頗具盛名的HWBOT網站,突然出現了一個新的世界超頻紀錄。由DHENZJHEN所創下2 CPU的Skylake CPU超頻記錄,用了居然是「鎖頻版」的「非K天胡處理器」,把不能超頻的Core i3-6320,由內頻3.9GHz(100MHz x39),硬是超頻到了4.675.98GHz(119.9MHz x39),整體超頻加速「狂飆120%」。這個全新的超頻記錄,由於用了「鎖頻版」的「非K天胡處理器」,加上搭配了「不能超頻」的「Intel H170主機板」,把完全不可能的超頻組合,硬幹給超頻上去。這首次Skylake驚爆「鎖頻被破解」,不但轟動了玩家圈,震撼了主機板業界,也讓Intel非常跳腳。 --------------- --------------- Skylake驚爆「鎖頻被破解」,這個事情非常大條。直接影響到的,就是Intel最有利潤的「K系列天胡處理器」銷售,若是「鎖頻版」的「非K天胡處理器」都能超頻,萬一還可以超到跟「不鎖外頻、倍頻版」的「K系列天胡處理器」一樣水準,那麼「K系列天胡處理器」就麻煩大了。 然而,對主機板業界,這個Skylake驚爆「鎖頻被破解」,此事可是非同小可。正因為,由DHENZJHEN所創下2 CPU的Skylake CPU超頻記錄,用的是「不能超頻」的「Intel H170主機板」。反推回來,「Intel H170主機板」的鎖頻機制,Intel ME韌體的鎖頻功能,已經破功,正式宣告「被破解」。這樣「不能超頻」的「Intel H170主機板」都能拿來超頻,那麼也正式宣告「Intel H170及B150、H110主機板進入可超頻時代」。 這邊要給大家上一課,進一步認識「Skylake處理器」,以及「Z170、H170、B150及H110主機板」。 桌機版Skylake處理器,「K系列天胡處理器」目前上市零售盒裝版,總共有Core i5-6600K、Core i7-6700K;還有「非K天胡處理器」,目前上市零售盒裝版,標準版總共有Pentium G4400、G4500與G4520,Core i3-6100、6300與6320,Core i5-6400、6500與6600,Core i7-6700。低電壓版共有Pentium G4400T、G4500T、Core i3-6100T、6300T,Core i5-6400T、6500T、6600T,Core i7-6700T,這幾顆低電壓版,台灣代理商則並沒有引進銷售。 桌機版Skylake處理器,採用LGA1151腳位,共可對應「Z170、H170、B150及H110主機板」。其中,只有「Z170主機板」可以超頻,這邊超頻,指的是「外頻、倍頻與記憶體都能超頻」,但需要搭配「K系列天胡處理器」。 「H170、B150及H110主機板」則不可以超頻,這邊說的不能超頻,指的是「外頻、記憶體都不能超頻」,外頻最高100MHz,允許3%的差異幅度,簡單來說,就是外頻只能跑到103MHz左右,記憶體的話,則只支援到DDR4-2133,無論是怎麼調整,怎麼跑都只能跑到這個速度,頂多只能調整記憶體時序。若是DDR3版本,最高也只能跑到DDR3-2133。 「K系列天胡處理器」,一定要搭配「Z170主機板」,才能支援「外頻、倍頻與記憶體的超頻」。「K系列天胡處理器」,若搭配「H170、B150及H110主機板」,則等同自廢武功,不能支援「外頻、倍頻與記憶體的超頻」,外頻會被鎖住100MHz,記憶體也會被鎖住,只能跑到DDR4-2133。 「非K系列天胡處理器」,不管搭配「Z170主機板」,或者是搭配「H170、B150及H110主機板」,結果都是相同的,「外頻、記憶體都不能超頻」,外頻會被鎖住100MHz,記憶體也會被鎖住,只能跑到DDR4-2133。 2015年11月30日,HWBOT網站,出現由DHENZJHEN所創下2 CPU的Skylake CPU超頻記錄,不能超頻的Core i3-6320,由內頻3.9GHz(100MHz x39),硬是超頻到了4.675.98GHz(119.9MHz x39),整體超頻加速「狂飆120%」。這也證實了,「非K天胡處理器」的超頻,已經不再遙不可及。然而,從CPU-Z的截圖,可以發現,用的是美超微Supermicro SUPERO C7H170-M主機板,這是屬於美超微的最新遊戲主機板系列。 然而,這張美超微Supermicro SUPERO C7H170-M主機板,引發了後續各大主機板相繼投入戰局,ASUS、ASRock、MSI與GIGABYTE也加入了「非K超頻」的研究,做出了更多的「非K超頻」主機板,先是Z170主機板「非K超頻」破解BIOS流出,再來是「非K超頻」改版H110、B150與H170主機板也悄悄開賣。 廠商名稱:Supermicro SUPERO - 美超微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226-399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
22核心44執行緒Xeon E5-2699 v4報到,27顆Broadwell-EP處理器磅礡登場!
萬眾矚目,Intel的工作站、伺服器處理器,終於要改朝換代啦!這次,要從原先的Haswell-EP架構,轉換到新的Broadwell-EP架構,一次推出27顆Xeon E5-2600 v4處理器。最大的不同,除了引進14奈米製程,使用3D電晶體,晶圓面積更小、成本更低與效能更強。 最重要的,22核心44執行緒處理器來了!這次擁有這樣強大戰鬥力的,總共有正規版Xeon E5-2699 v4,以及客製版Xeon E5-2696 v4。 Intel Cloud Day 2016發表會實況 正式推出,不定時介紹來自中國淘寶(Taobao)、天貓(TMALL)、闲鱼(goofish)、京東(JD)、拼多多(PDD,Pinduoduo)或華強北(Huaqiangbei)所發現的好東西,讓玩家們與IT用戶可以打開眼界,看看全世界物超所值,花小錢也能買到的神物! 美國時間2016年03月31日,英特爾選擇在自家Intel Cloud Day 2016,27顆Broadwell-EP處理器正式發表!這次,最受人矚目的,則有最強的22核心44執行緒處理器,擁有這樣強大戰鬥力的,總共有正規版Xeon E5-2699 v4,以及客製版Xeon E5-2696 v4。 正規版Xeon E5-2699 v4,以及客製版Xeon E5-2696 v4,兩顆的規格一模一樣。然而,Xeon E5-2696 v4哪來的呢? Intel這次發表會,並沒有正式發表這顆Xeon E5-2696 v4處理器。事實上,Intel針對大客戶,Server產品線這邊,還有個75-kU的大客戶條款,允許Early Shipping,可以在Intel官方尚未正式發表之前,提早拿到產品,並獲得提前使用權。然而,一次進貨75,000顆處理器,還可以要求客製化處理器。所謂的客製化處理器,是近幾年才大量出現的版本。以前,要買伺服器,要向伺服器廠商購買,所謂的伺服器廠商,指的是HP、DELL、IBM、Lenovo、acer或ASUS這些品牌伺服器業者。不過,隨著網路服務業者日漸坐大之後,facebook、Twitter、Instagram這些社群網路業者,也直接找OEM廠商代工伺服器,這些OEM廠商,則是廣達、仁寶、英業達或富士康,透過直接向Intel下單,買大量的處理器。 這樣直接向Intel買處理器,量夠大的話,就能跟Intel喊價,還能要求特殊的型號。Xeon E5-2696 v4,就是這樣被客製出來的,跟之前很紅的Xeon E5-2675 v3,一樣都是客製版處理器。 Xeon E5-2600 v5處理器,總共分成LCC、MCC與HCC三種核心版本!會有這樣的分別,簡單來說,Xeon E5-2600 v5處理器,目前共有4、6、8、10、12、14、16、18、20與22核心版本。但是,在產品製造實務上,Intel不可能分別開這麼多種案子,而是分成了三種Broadwell-EP處理器核心版本來製造,分別為LCC(Low Core Count,10核心以下版本),MCC(Medium Core Count,12~15核心版本),HCC(High Core Count,16~24核心版本),先做測試,再做封裝,把沒用到的核心給屏蔽起來,區分成不同型號的Xeon E5-2600 v5、Xeon E5-4600 v5處理器。 這邊,或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最高是24核心版本,怎麼只有推出22核心版本處理器呢?由於Intel當初設定,最高TDP為160W,24核心全速運作,已經超過這個用電瓦數,若以更低時脈運作,雖然用電較少,但效能反而發揮不出來。 簡單來說,Intel在Broadwell-EP、Broadwell-EX處理器,採用了模組化設計,LCC處理器內部有一個模組,2組內部匯流排,電晶體數量為32億個,MCC處理器內部有兩個模組,3個內部匯流排,電晶體數量為47億個,HCC處理器內部有兩個模組,4個內部匯流排,電晶體數量為72億個。 目前,這個24核心版本,已經確定不會用在Xeon E5-2600 v4系列,也不會用在Xeon E5-4600 v4系列,則會用在Xeon E 7-8800 v4系列。即將發表的24核心48執行緒Xeon E7-8890 v4,最高TDP為165W,這則是最強的Broadwell-EX核心處理器版本。 Intel平台發展架構,是延續著Tick-Tock發展戰略,這個以鐘擺快速的發展,讓Intel持續在處理器市場獲得領先。所謂的Tick,是發展出一個全新的平台,所謂的Tock,則是持續改良、精進。一個週期的Tick-Tock,每一個Tick與Tock,都有一個版本的新處理器,主機板則是沿用,一個晶片組,則對應兩個世代的處理器,不換處理器插槽。不過,據傳,由於競爭對手太弱。最新,Intel已經放棄了Tick-Tock發展戰略,延緩產品開發與推出的時程。改為朝向製程、架構與優化,來發展新的電腦平台。 第一代Xeon E5-2600系列處理器之前,是Xeon 5600系列處理器的時代。 Xeon 5600系列處理器,製造採用32奈米製程,採用LGA1366(Socket B)腳位,是Nehalem核心,對應的是5500系列晶片組,共有5500、5520兩款晶片組,兩者的差別,是PCIe 2.0 Lane的數量,5500有24 Lane,5520有36 Lane,簡單來說,5520晶片組,就是x58晶片組。Xeon 5600系列最強的處理器,是6核心12執行緒的Xeon X5690(標準時脈:3.467GHz,L3快取記憶體:12MB。記憶體最大:288GB),當時,桌機版最強的是6核心12執行緒的Core i7-990X Extreme(標準時脈:3.467GHz,L3快取記憶體:12MB。記憶體最大:24GB)。不同的是,Xeon X5690支援雙處理器,Core i7-990X Extreme 只支援單處理器,Xeon X5690則也能安裝到x58主機板上,以單處理器模式運行。 第一代Xeon E5-2600系列處理器,製造採用32奈米製程,採用LGA2011(Socket R)腳位,是Sandy Bridge-EP核心,對應的是C600系列晶片組,共有C602、C604、C604與C608四款晶片組,四者的差別,是硬碟埠的支援,C602有4埠SATA 6Gb/s,C604有4埠SATA 6Gb/s或SAS 6Gb/s,C606有8埠SATA 6Gb/s或SAS 6Gb/s,C608比C606多支援了SAS的RSTe RAID 5,簡單來說,C602晶片組,就是x79晶片組。Xeon E5-2600系列最強的處理器,是8核心16執行緒的Xeon E5-2690(標準時脈:2.90GHz,TurboBoost時脈:3.80GHz,L3快取記憶體:20MB。記憶體最大:768GB),當時,桌機版最強的是6核心12執行緒的Core i7-3970X Extreme(標準時脈:3.50GHz,TurboBoost時脈:4.00GHz,L3快取記憶體:15MB。記憶體最大:64GB)。不同的是,Xeon E5-2690支援雙處理器,Core i7-3970X Extreme 只支援單處理器,Xeon E5-2690則也能安裝到x79主機板上,以單處理器模式運行。 第二代Xeon E5-2600 v2系列處理器,製造採用22奈米製程,一樣採用LGA2011(Socket R)腳位,是Ivy Bridge-EP核心,一樣對應的是C600系列晶片組。Xeon E5-2600 v2系列最強的處理器,是12核心24執行緒的Xeon E5-2697 v2(標準時脈:2.70GHz,TurboBoost時脈:3.50GHz,L3快取記憶體:30MB。記憶體最大:768GB),當時,桌機版最強的是6核心12執行緒的Core i7-4960X Extreme(標準時脈:3.60GHz,TurboBoost時脈:4.00GHz,L3快取記憶體:15MB。記憶體最大:128GB)。不同的是,Xeon E5-2697 v2支援雙處理器,Core i7-4970X Extreme 只支援單處理器,Xeon E5-2697 v2則也能安裝到x79主機板上,以單處理器模式運行。 第三代Xeon E5-2600 v3系列處理器,製造採用22奈米製程,採用LGA2011 v3(Socket R3)腳位,是Haswell-EP核心,對應的是C610系列晶片組,只有C612一款款晶片組。Xeon E5-2600 v3系列最強的處理器,是18核心36執行緒的Xeon E5-2699 v3(標準時脈:2.30GHz,TurboBoost時脈:3.60GHz,L3快取記憶體:45MB。記憶體最大:1536GB),當時,桌機版最強的是8核心16執行緒的Core i7-5960X Extreme(標準時脈:3.00GHz,TurboBoost時脈:3.50GHz,L3快取記憶體:20MB。記憶體最大:128GB)。不同的是,Xeon E5-2699 v3支援雙處理器,Core i7-5960X Extreme 只支援單處理器,Xeon E5-2699 v3則也能安裝到x99主機板上,以單處理器模式運行。 最新,第四代Xeon E5-2600 v4系列處理器,製造採用14奈米製程,一樣採用LGA2011 v3(Socket R3)腳位,是Broadwell-EP核心,一樣對應的是C610系列晶片組。Xeon E5-2600 v4系列最強的處理器,是22核心44執行緒的Xeon E5-2699 v4(標準時脈:2.20GHz,TurboBoost時脈:3.60GHz,L3快取記憶體:55MB。記憶體最大:1536GB)。Xeon E5-2699 v4支援雙處理器,Xeon E5-2699 v4則也能安裝到x99主機板上,以單處理器模式運行。 目前,不管是18核心36執行緒的Xeon E5-2699 v3,以單處理器模式,18核心36執行緒運行,或雙處理器模式,36核心72執行緒運行;22核心44執行緒的Xeon E5-2699 v4,以單處理器模式,22核心44執行緒運行,或雙處理器模式,44核心88執行緒運行;主流作業系統,Windows 7、Windows 8.1與Windows 10全都能完整驅動,應用程式的話,常見的解壓縮軟體、影像轉檔軟體也都能支援。 話說,玩家圈,原本夯的是8核心16執行緒的Core i7-5960X Extreme,跑極限超頻。不過,8核心16執行緒無論怎麼超頻,終究還是8核心16執行緒,而且,極限超頻用的液態氮降溫,維持高速運行只能幾秒鐘,根本不能久跑。也因此,不少玩家看上了18核心36執行緒的Xeon E5-2699 v3。 但這顆Xeon E5-2699 v3處理器報價不便宜,Intel官方報價美金4,115元(折合台幣129,370元),後來,玩家圈改買價格較為便宜的流出品,也就是所謂的工程版(俗稱:ES版, Engineer Sample)、認證版(俗稱,QS版,Quantity Sample),是在處理器開發前期,Intel提供給主機板廠商、品牌電腦廠商或OEM/ODM代工廠商的樣品,在開發之前的過程中,不小心流出的少量樣品。 後來,又有所謂的客製版流出, ,它有兩個孿生兄弟,則是客製版18核心36執行緒的Xeon E5-2686 v3,以及客製版18核心36執行緒的Xeon E5-2696 v3,這兩顆處理器被拿出來便宜賣,玩家圈夯翻了。 接著,正規版16核心32執行緒的Xeon E5-2698 v3與Xeon E5-2698A v3,又有一顆 ,這顆處理器也被拿出來便宜賣,一開始的最低報價居然只要人民幣1,323元(折合台幣約6,700元),也變成了新一代玩家聖物。 最新,Intel原本Xeon E5-2600 v4處理器,正式發表的時間為2016年03月31日。Xeon E5-2699 v4處理器報價不便宜,Intel官方報價美金4,115元(折合台幣129,370元),與上一代Xeon E5-2699 v3處理器報價相同。 值得注意的,2016年01月份,就有大咖客戶偷跑。Xeon E5-2600 v4系列處理器,最高階版本為Xeon E5-2699 v4,它有個孿生兄弟,則是 ,這顆處理器也被拿出來便宜賣。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22核心44執行緒Xeon E5-2699 v4、Xeon E5-2696 v4推出之後,玩家們又能拿X99主機板,來升級最強的處理器囉,當然,不僅只是運算能力的提昇,爽度更是無與倫比,那種Feeling不一樣呀!對於玩家來說,玩到了最後面,已經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爽度來分高下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美國人不要的東西,卻拿去中國倒貨。原本,在美國是垃圾,沒人要的過期貨,被用過的二手貨,到了中國卻被當成寶物,變成玩家神器,開始外銷到全世界。 世界是平的,價格很透明!現在網路時代,網路資訊發達,地球又是平的,台灣玩家,查到歐美的價格,查到日本的價格,查到中國的價格,一點也不難!在台灣,我們不能眼界狹小,也不能坐井窺天,透過Internet,PCDIY!要帶領玩家,看盡世界好東西,喜歡的話,也可以買單,通通帶回家! 正因如此,PCDIY!特別開發:「洋垃圾、歪國貨」單元,是最新開發的專欄,就是要帶玩家買到便宜又大碗,找物超所值的怪給西,去買外國人不要的洋垃圾,讓玩家找到殺很大的好東西!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購買歪國貨與洋垃圾也有一定有風險,外國掃貨同樣有賺有賠,購買前得要先想清楚!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
超值電競主板王者,微星MSI H170 GAMING M3開箱試用
當今Skylake系列晶片組規格眾多,主機板產品也琳瑯滿目。如何在眾多類似的產品中,挑選到耐操、好用、穩定、功能夠用、保固超長,且具備最佳C/P值的電競級主機板,讓大多數消費者買回家即可享有最佳的聲光影音享受呢?接下來就來看看這張由No.1電競品牌的微星科技,為玩家所量身訂做的專業級主機板。 Intel所規劃的Skylake晶片組產品線中,可分成旗艦的Z170、高階的H170、中階的B150,以及入門的H110,皆可支援LGA 1151腳位的第六代Core i3/i5/i7與Pentium/Celeron等處理器,DDR3/4記憶體,差別在於是否有提供超頻功能、PCI-E 3.0通道數、SATA 6Gb/s埠與USB 3.1插槽數量、RST for PCI-E的支援裝置數量。微星這次,在Intel 100系列主機板,也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不管是玩家需要哪一種晶片組的選擇,都有各種對應的主機板,可以提供採購上的需要。然而對於專業電競玩家而言,能支援最多款CPU、顯示卡,並提供穩定運作,打個通霄也不會當機的主機板才是首要之選,若不玩超頻的話,H170主機板也就可以滿足各類玩家的需求。而這次,我們就來看看,超值電競主板王者,微星H170 GAMING M3主機板吧! 微星科技(MSI)在H170產品線中,共推出了H170 GAMING M3、H170A GAMING PRO、H170A PC MATE、H170M PRO等系列產品。這次介紹的是針對絕大多數玩家所量身打造的H170 GAMING M3的主機板產品。之所以會推薦這片主機板的主要原因與特色,在於它是經過專業電競玩家24小時不間斷測試,能確保最佳遊戲穩定度,也就是說,這張主機板是有掛「遊戲專業認證」的,即使不小心因為非人為因素而操到掛掉的話,微星很貼心的提供主機板最高「5年保固」,並有免費到府收送或全家代送的服務,讓你不用出門忍受風吹雨淋地將主機板拿去原廠送修。 先來看看微星H170 GAMING M3主機板的外觀與整體佈線,其主色系採用紅配黑的設計,主機板PCB上有黑色的防護塗布。在南橋晶片與CPU電容散熱區都有配置搶眼的散熱片。在用料上採用自家第五代軍規料件,採用全新的鈦金電感(Titanium Choke)與黑色電容(Dark CAP),可在系統面臨高溫環境下,提供更穩定更耐久的運行能量。此外還提供濕度保護、高溫保護、電路保護、靜電保護、EMI保護等Guard-Pro的保護基因,使主機板具備強固、穩定的運作能力。 在規格部份,支援LGA 1151插槽的Skylake處理器,具備4組DDR4-2133記憶體插槽,可擴充至64GB的最高容量,並支援DDR4 Boost功能,讓你買的超頻記憶體得以發揮更高的效能。在介面卡插槽部份,共有兩組PCI-e x16、兩組PCI-e x1,以及三組PCI插槽,讓玩家可以安插各種規格的介面卡來擴充。其PCI-e x16插槽可以支援2-way AMD CrossFire技術,讓玩家可以安插兩張顯示卡來提升繪圖效能表現。 在儲存裝置部份,提供了6組SATA 6Gbps連接埠,包含1組SATA Express連接埠,可支援RAID 0、1、5、10等模式,讓玩家可以透過RAID磁碟陣列來提升系統整體存取效能與資料安全。此外,主機板上還有一組M.2插槽,可裝上4.2/6/8cm長度的M.2 SSD,並可搭配選購的Turbo U.2介面卡,來支援PCIe 3.0 x4的NVMe SSD,讓儲存裝置存取速度再度破表。 在周邊擴充設計部份,主機板提供6組USB 3.1 Gen 1 的連接埠,4組在I/O背板,2組另外接到擋板上使用。另外還有6組USB 2.0連接埠,也是4組在背板,2組外接至擋板。因此背板共提供8組USB連接埠,讓你連接各式周邊裝置。另外還有1組PS/2鍵盤滑鼠埠,1組DVI-D和1組HDMI視訊連接埠,以及1組RJ45有線網路連接埠(採用Killer E2400 Gigabit網路晶片,可提供最低延遲,讓網路遊戲不卡頓),在音效部份採用了Audio Boost 3技術,其接孔部份有5組無氧銅音效接頭與1組光纖S/PDIF輸出接頭,搭配Realtek ALC1150音效解碼晶片,提供7.1聲道輸出,加上其Nahimic(納美)音頻技術與主機板採用獨立音效層板搭配日系Chemi-Con高階音效電容等料件,可輸出清澈的高解析音效,讓玩家更「聲」歷其境,透過更清楚的聽聲辨位來制敵機先以贏得勝利! 微星H170 GAMING M3主機板提供了簡易LED除錯指示燈,且全部都是此用主題色(紅色)的LED燈。在記憶體插槽附近有VGA、DRAM、CPU等EZ Debug LED(簡易偵錯)指示燈,當哪個元件發生問題,或是因為超頻太超過而使得運作不正常,其對應的LED燈號就會亮起,讓玩家可以輕易找出系統開機問題。若覺得超頻太過火了,主機板左下方也有個SLOW_1的指撥開關,讓CPU以低速模式運行,透過降低CPU核心電壓,來略過讀取Windows系統時的負載量,讓超頻更容易成功。若無法開機的話,還有JBAT1 Jumper可清除BIOS內容,以恢復到原廠預設值。 此外,在南橋晶片也有LED燈效,音效晶片附近也有LED燈效,並可設定其發光特效,讓整張主機板特效十足。就連網路孔也有LED燈效,其內部的紅色燈恆亮時,就代表啟用了15KV的抗突波保護技術,可避免雷擊與靜電所造成的網路介面損壞。而ATX24pin電源供應接口旁也有CPU過量電壓保護指示燈,亮起時則表示啟用了電壓防護功能,以便得知CPU或其他零組件是否有發生故障。 開機進入BIOS設定畫面時,可發現其Click BIOS 5的圖形化介面非常親和,且在高解析度下支援多語言可縮放字體,讓字形不會糊糊的,看得更清楚。在介面上提供EZ Mode (淺顯易懂的簡易設定畫面,適合初學者使用)與Advanced Mode (進階模式,可以做更多細部設定,適合專業與超頻玩家使用)。在功能方面,有提供Board Explorer可檢視主機板的各元件狀況,以及各接孔、插槽所安裝的處理器、記憶體、介面卡、USB等細節資訊,讓人一目了然。 其餘像是Hardware Monitor功能,則可以檢視CPU、系統風扇等元件的電壓、溫度與轉速等狀態,並可設定全速運轉或智慧運轉模式。在OC(超頻)功能上,提供6組超頻設定檔存取欄位,並可儲存到USB儲存裝置上,以方便超頻玩家來儲存與載入各種超頻設定參數,以榨出系統的最佳效能。 值得說明的是,MSI還提供了不少好用的獨家軟體集。像是「CPU-Z微星特製版」 (檢視CPU/GPU資訊)、「MSI RamDisk」 (可將系統記憶體分割出部份空間來做為虛擬磁碟,以利於上網載入圖片、以及遊戲的載入,不僅可以減少重複資料的存取時間,加速系統載入效率,更可減少SSD的寫入與抹除次數,進而增加SSD壽命)、「Command Center」 (提供CPU/DRAM/內顯等元件的系統時脈/電壓/風扇轉速的監控/設定調整,以完全圖像式介面呈現,更可搭配Android手機來下載MSI的Command Center App,可做為遠端監控/設定,控制系統重開機/關機、多媒體播放,甚至手機當滑鼠、鍵盤操控電腦)。 此外,還有「Live Update 6」 (驅動程式懶人安裝工具,可將所有驅動程式與工具集一次安裝完成,並可日後自動線上更新)、「Fast Boot」 (透過bypass一下鍵盤檢查與周邊檢查的時間來讓加速開機速度)、「Super Charger」 (讓USB提供快速充電功能)、「Gaming App」 (可一鍵設定超頻模式、遊戲模式、靜音模式,還有Eye Rest可設定護眼模式、遊戲模式、電影模式、自定模式下的螢幕色溫,以及Mouse Master等滑鼠巨集鈕設定等等。另外還有Windows快捷鍵可設定快速開啟各程式、登錄快捷鍵可一鍵盤登入Windows、MSI快捷鍵可儲存各應用程式的快速登入密碼等等)。善用這些工具可以讓您更輕鬆地駕馭您的電腦。 由於在遊戲線上直播當紅的現代,微星還提供了OBS (Open Broadcaster Software) 直播串流軟體,讓玩家或實況主可以將遊戲實況即時錄製或直播,以便上傳至YouTube或Twitch等頻道,讓朋友欣賞並分享遊戲過程的點點滴滴。此外像是SteelSeries Engine 3 (巨集鍵設定系統,可將遊戲中常用的多個巨集組合按鍵設定好,以便一鍵發出大絕招)等軟體也都一應俱全。玩家可以搭配這個好用的工具,在進行遊戲中發揮最大的效用,讓玩電腦成為一種樂趣。 在效能測試部份,以Intel Core i7-6700K CPU、Crucial DDR4-2133 8GBx4 (32GB)、EZLINK Panther-IV H 128GB SSD等測試配備,顯示卡則使用CPU內建之Intel HD Graphics 530,在Windows 10 x64專業版之下,所測試的結果與效能表現,請參考附圖與附表。 整體而言,微星H170 GAMING M3主機板,以軍規級的絕佳用料、超級穩定的基因、加上親和的BIOS設定,並隨贈豐富的軟體集,以及超久的保固年限,適合一般使用者或玩家、專業電競玩家、超頻玩家選購。 目前,微星MSI H170 GAMING M3主機板,台北光華商場的市場行情,含稅報價3,990~4,090元,未稅價則可以找到更低。值得注意的是,微星在Intel 100系列主機板,布局非常多款式主機板,以H170系列來說,比較容易讓人注意的,則有本次介紹的MSI H170 GAMING M3與MSI H170 GAMING PRO,兩者價差也並不大,但兩者設計卻大不同。MSI H170 GAMING M3,用Killer E2400,只有USB 3.0(USB 3.1 Gen 1),有M.2(PCIe 3.0 x4);MSI H170 GAMING PRO,用Intel I219-V,有2個USB 3.1(USB 3.1 Gen 2),沒M.2。也因此,這兩張主機板,是針對比較不一樣的需求所設計。採購上,若要在這兩款主機板間做選擇,則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來做選擇了。 這次,我們開箱了MSI H170 GAMING M3主機板,看到了微星對於主機板的用心,不但用料紮實,多功能設計滿足用戶需要,而且價格時會,高貴不貴,等同是不用花很多的銀彈,就能買到滿足基本電競需求的主機板,加上提供多元的應用程式,可以得到許多加值的功能。MSI H170 GAMING M3主機板,的確是超值電競主板王者,想要買張物超所值H170遊戲主機板的玩家,可以參考看看唷!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威剛 ADATA i-Memory UE710 64GB隨身碟」實測開箱,iPhone資料備份與容量擴充救星!
i-Memory隨身碟UE710(以下簡稱UE710)是威剛科技推出的最新產品,因為導入新的側滑式設計,可以讓Lightning及USB 3.0接頭同時藏在機身裡不外露,避免了以往常出現的掉蓋,以及接頭毀損的情形。不過,也因此使得隨身碟體積比其他產品還要寬但厚度不變,所以當插在主機板的USB埠上時,會多佔據一個埠的位置。配色部分,除了這次介紹的玫瑰金外,還有傳統的黑、白兩色,剛好跟iPhone的主色相互搭配。 使用方式也很簡單,第一次將i-Memory與行動裝置連接時,會要求使用者先至Apple Store 去下載i-Memory App。App介面設計的相當直覺,主畫面分成圖片、音樂、影片、文件以及檔案管理員五大區塊,玩家只要點擊其中之一,即可在裡面找到相對應格式的檔案,再點擊一次即可開啟該檔案,加上i-Memory 支援近40種主流檔案格式,所以就算沒有安裝第三方播放器,也能在App 裡查看檔案內容、播放音樂、甚至是4K 影片也都沒有問題。至於檔案管理員功能比較像是檔案總管,可以一次管理裝置裡所有檔案,將畫面往下拉,還可啟動搜尋功能。透過最下方的功能表列,即可在i-Memory 和行動裝置間相互切換,點擊右上方的「編輯」鍵,即可將行動裝置裡的檔案複製到i-Memory 上,反之亦然。 有了雙向傳輸的ADATA i-Memory隨身碟UE710,即可享受雙倍精彩的暢快生活 至於玩家最在意的讀寫效率,實際利用CrystalDiskMark 來進行測試,最高循序讀取速度可突破92MB/s 以上,循序寫入速度則為19.71MB/s,與其他有類似功能的OTG產品效能相仿;播放1080P影片時亦相當順暢,在影片播放中拖曳快轉、快退也都沒有出現延遲的情形。 廠商名稱:ADATA -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228-088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內建Linux子系統,Windows 10將可執行Ubuntu與Bash工具 #更新1
微軟在3月30日於舊金山舉辦為期三天的Build 2016開發者大會。除了發布一些新的產品計畫之外,還公佈了Windows 10的重大更新。這個重大更新,指的就是Windows 10將可以執行Bash on Ubuntu,也就是Ubuntu的應用程式能夠直接在Windows 10下執行,賦予開發者更方便的自由軟體開發環境。 有關於BASH (Bourne-Again SHell),是一種*nix Shell的一種,早在1989年就誕生,原先是計畫在GNU作業系統上,但後來被應用在各種類Unix的作業系統之上,像是Linux家族(如知名的Ubuntu、Fedora等等)以及Apple的Mac OS X 10.4,都把BASH作為預設的Shell。此外,Bash也被移植到Microsoft Windows上的Cygwin與MinGW,或是能直接在MS-DOS上使用的DJGPP專案,就連早期的Novell NetWare,以及現在Android平台上面的Terminal(終端機),也都有BASH的蹤跡。 由於BASH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在自由開源軟體社群中,許多軟體的安裝程式、Linux的安裝步驟、各式Daemon或service設定與載入過程,幾乎都是以Bash script來撰寫,加上不少軟體工程師在撰寫跨平台軟體時,尤其是手機軟體Apps時,更會接觸到BASH,而不是微軟的PowerShell或DOS Prompt。 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要開發跨平台應用程式時,微軟的開發工具大多只能支援自家Windows平台,但Linux的應用程式開源開發環境,不只可以開發Linux跨平台的App,稍微修改一下,就能夠移植到Windows的平台。對蘋果OS X、iOS開發者來說,由於該OS基於BSD系統,其包含了Bash與GNU的各式開發工具,因此程式設計師只要攜帶一台MacBook,就可以開發OS X、iOS、Linux等App。而Google Android OS更是以Linux為根基,必須安裝Ubuntu或其他Linux作業系統來開發其App,因此程式設計師必須在PC安裝雙作業系統,以便能在Windows和Linux平台下通吃。 也就是說,在當今開源、跨平台的行動應用時代,開發軟體選擇微軟的Windows開發工具已不吃香了,選擇在*nix環境開發才是王道。雖說在Windows平台,其實也有所謂的Cygwin、MinGW等類Unix Command Line工具,以及coLinux這類的雙系統模擬環境,能夠讓DOS Prompt也可執行Bash或其他GNU Tools,但這些工具畢竟功能有限,完整開發程式時還是建議使用原生作業系統比較實際! 若選擇在同一機器安裝虛擬機(如VirtualBox或VMware)來跑*nix,其執行速度又不像原生速度那樣快。因此,當今對程式開發者來說,若他主要工作電腦是Windows平台的話,都會另外安裝一套Linux的原生執行環境,以用來編譯、執行與測試開發出來的App。 為讓程式開發者在設計Apps時,也能直接選擇使用Windows 10來開發,而不是另外安裝一套Linux來開發,微軟在3/30的Build 2016開發者大會中,宣佈正與Canonical (Ubuntu的公司)合作,將把Ubuntu Linux Subsystem引進Windows 10中,使Windows 10也能原生直接執行BASH,以鼓勵程式開發者不用再安裝Linux了,直接在Windows 10的Command Prompt下,就可以執行 bash,然後進入 bash 的開發環境! 除了bash之外,微軟也表示將開源軟體下的所有Command-line(命令列)工具,都帶到Windows平台來,包含vi、emacs等文字編輯器。 Canonical也表示,透過與微軟的合作,雙方將就Windows和Ubuntu的核心整併起來,在Windows 10的Kernel端內建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以便與User模式端的Ubuntu做連結,因此不只是可以執行 Bash,其他像是 apt, ssh, rsync, find, grep, awk, sed, sort, xargs, md5sum, gpg, curl, wget, apache, mysql, python, perl, ruby, php, gcc, tar, vim, emacs, diff, patch...等工具都能執行。 簡單來說,Windows的Subsystem for Linux,有點像是WINE的相反工具。WINE是嘗試讓Windows的應用程式能夠在Linux環境下執行(例如PlayOnLinux、Crossover就是建構於WINE基礎下的整合性工具,讓Microsoft Office也能在Linux下執行),而這次Ubuntu on Windows則是可以讓Linux下的軟體能夠原生在Windows下執行。 當然,以雙方合作部份,目前僅就Command-line工具做整併,同時也在相容性上做最佳化,以讓各種Bash Tools能夠在Windows Command Prompt下完美運作。至於X Window等GUI執行環境部份,其實微軟本身的Windows GUI很成熟了,似乎沒必要再跑一套X Window,因此這部份是否整併則尚未提及。 Windows能執行Ubuntu的Command-line工具,是否意味著未來的Windows 應用程式,只要是該程式有跨平台的話,在Windows環境下安裝前,就會先要求你先安裝Bash for Windows工具,或者強制幫你安裝。就如同你安裝完遊戲時,Setup工具就會順便安裝DirectX、.NET Runtime等程式套件一樣。 總之,多系統早已是未來電腦的主流。先前蘋果推出Bootcamp讓你的Mac除了既有的OS X,也能安裝Windows;而2014年有不少大陸平板業者,推出了Windows + Android雙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甚至有些手機可以選擇開機時進入Windows Mobile系統或Android系統;就連NAS產品也開始都要講求能支援雙系統(例如QNAP的Ubuntu + QTS或Android + QTS);而單板電腦早就可以執行多種作業系統的環境(例如Raspberry Pi,只是無法同時執行就是了)。 因此,主作業系統再包含另一套子系統(通常是*nix系統),將成為趨勢。這點我們已從OS X支援BSD Unix這點可以看到,而Android本身就是Linux環境。如今我們可以樂見Windows支援Ubuntu之後,將吸引更多自由軟體作者在Windows平台開發各式軟體,讓Windows的應用程式更多、更壯大。 為讓程式開發者可以提早使用Bash on Ubuntu on Windows,微軟於4月6日釋出最新的Windows 10 Build 14316預覽版,其內部已加入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Beta)。只要您有加入Windows Insider的計畫,即可優先下載並升級,然後只要在「開啟或關閉Windows功能」中,打開該項目,就可以在DOS Prompt底下,輸入 bash ,並從Windows Store下載必要的Linux相關檔案,接著就可以進入Linux的命令列世界,而開始功能表內,也會新增一個Bash on Ubuntu on Windows的程式。 目前 Bash on Ubuntu 的版本為 14.04.4 LTS,未來可以透過輸入 lxrun /update 的方式,來更新版本至 16.04 LTS。若不想玩的話,也只要執行 lxrun /uninstall 即可將所有 Linux 子系統的程式與檔案都移除掉。 目前 Bash on Ubuntu 的版本為 14.04.4 LTS,未來可以透過輸入 lxrun /update 的方式,來更新版本至 16.04 LTS。若不想玩的話,也只要執行 lxrun /uninstall 即可將所有 Linux 子系統的程式與檔案都移除掉。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樹莓派Raspberry Pi 3實測開箱,挑戰前一代Raspberry Pi 2效能對決!
自Raspberry Pi(樹莓派)基金會於2012年推出Raspberry Pi單板電腦(single-board computer)之後,就不斷在媒體間締造不少話題。而這款只要35美元(約新台幣1,150元)的開放式硬體架構電腦,大小僅有信用卡一般,卻提供無限的彈性擴充能力,搭配超過30種開源作業系統來運作,讓其嵌入式應用更加寬廣,如今已是創客界與教育界的主流開發硬體產品。 Raspberry Pi(一代)處理器採用Broadcom的BCM2835 SoC,內建單核心700MHz ARM1176JZF-S處理器,以及自家VideoCore IV 250MHz GPU,提供OpenGL ES 2.0的API,可提供1080p@30Hz的視訊解壓縮,且具備HDMI 1.4視訊輸出埠,搭配256MB~512MB記憶體,可說是非常強勁的嵌入式開發環境。除了有較便宜、砍掉網路孔的Model A(35美元)的版本外,也有Model B的完整版本。搭配市面上不少支援Raspberry Pi的硬體周邊(如顯示器、相機、各式感應器套件等等),以及軟體資源(含開源程式碼、開發工具、作業系統),讓創客、自造者們能透過Raspberry Pi來開發出各種嵌入式與物聯網相關應用。 由於Raspberry Pi 1的效能有限,不少其他競爭廠商紛紛推出效能更快的產品之下,樹莓派於2015年2月推出了Raspberry Pi 2,採用更快的BCM 2836 SoC,內建四核心900MHz的ARM Cortex-A7處理器,並將記憶體提升到1GB,提供更強勁的運算能力,而且僅推Model B的完整版。最重要的是,Raspberry Pi 2同樣是以35美元價格來販售,推出以來頗受創客界的喜好,如今可說是ARM架構單板電腦市場的霸主之一。 在作業系統(OS)部份,除了官方既有Raspbian升級之外,不少原先在一代不能跑,或者跑起來很慢的作業系統,在二代上都紛紛出現了。像是官方支援的Ubuntu Mate、Snappy Ubuntu Core…等等,當然民間版的特製版OS就更多了,例如FxOS (Firefox OS)、Raspand (Android 5.0)…也都有,只是這些OS尚未完全純熟,還有待於改善。 至於微軟部份,其為推廣IoT的應用,更是推出了Windows 10 IoT Core系統,讓Raspberry Pi 2可以執行Windows 10的輕量級版本,然後透過一般PC連網來遠端控制,並搭配其相關的開發工具,來開發各式物聯網相關應用與Apps。 隨著Raspberry Pi 2奠定了IoT開發平台的霸主之一後,樹莓派基金會先於2015年11月推出Raspberry Pi Zero,提供比1代體積更小、效能更快的執行能力,尤其以5美元供應,可說是市面上最便宜的單板電腦。 至於2016年2月29日,樹莓派基金會又再次推出了Raspberry Pi 3,其外型設計於Raspberry Pi 2相差不大,其最大差別在於3代採用BCM 2837 SoC,內建四核心1.2GHz ARM Cortex-A53 64位元處理器,且GPU效能提升到300MHz (3D部份)至400MHz (視訊部份),可輸出到1080p@60Hz。效能再上攻頂。此外,Raspberry Pi 3直接內建了802.11n WLAN與藍牙4.1 (含BLE),且同樣是以35美元價格來販售,讓玩家不用再另外買Wi-Fi Dongle或藍牙Dongle。 ●處理器:1.2GHz 64位元四核心ARMv8 ●無線網路:802.11n Wi-Fi、Bluetooth 4.1 (含Bluetooth Low Energy, BLE) ●繪圖處理器:VideoCore IV 3D (2代為250MHz,3代高達400MHz) ●有線網路:10M/100M Ethernet (SMSC LAN9514-JZX晶片) ●周邊連接:4組 USB 2.0埠 (SMSC LAN9514-JZX晶片) ●擴充介面:GPIO埠:40pin ●視訊輸出:HDMI 1.4埠(數位端子)、3.5mm孔(AV端子) ●記憶顆粒:1GB LPDDR2 (Elpida B8132B4PB-8D-F LPDDR2 400) ●相機介面:支援CSI (Camera Serial Interface)協定之相機 ●視訊介面:支援DSI (Display Serial Interface)協定之顯示器 ●讀卡機:支援microSD記憶卡 (2代為push-push設計,3代改為push-pull設計) ●供電方式:以microUSB供電 (2代最大瓦數3W,3代增加到4W) ●面積大小:85.6mm x 56.5mm ●整機重量:45g (實際測量為42g) 對於非硬體開發者而言,Raspberry Pi亦可成為硬體玩家們的超低價電腦解決方案,提供基本的使用需求,若不是創客,只是單純單機,不買其他的周邊配備,消費者能拿Raspberry Pi來做什麼呢? 最常見的,像是OpenELEC或是OSMC的多媒體影音作業系統,可適合拿來媒體播放器使用;若要當成傳統遊戲機,也可以安裝RetroPie、PiPlay的古早8/16/32位元遊戲機模擬器的作業系統;音響發燒友亦可安裝音響類作業系統於Raspberry Pi,使之成為高音質音樂播放機;白帽駭客可以安裝Kali Linux來做網站滲透測試,以發現網站的安全漏洞以提早補破網。 至於桌機部份的應用,也有玩家拿Raspberry Pi來架FTP/Web站,或當NAS機,當然養動物、當無線路由機、當Thin Client、當文書機、當上網機…等等也沒問題,搭配官方的Raspbian作業系統,或者其他琳瑯滿目的開源作業系統都可以,再加上市面上有數不清的各式開源軟體與工具,Raspberry Pi可以拿來做很多事情,只要您願意接觸與研究,網路上有太多資源與論壇,提供豐富的知識,加速您進入樹莓派的世界。 要玩Raspberry Pi 2或3,建議先準備個幾張「高速」的microSD記憶卡(Class 10)來安裝OS使用。容量部份最低建議是4GB,最好是8GB以上比較好。若是要使用Raspberry Pi官方的NOOBS來安裝多種官方認可之OS,或是使用BerryTerminal的BerryBoot來安裝多重作業系統的話,建議準備16GB以上的容量。以免空間不足,或是讀寫太慢,導致用起來卡卡的。 以最新的官方 Raspbian Jessie (2016/3/18)為例,這版已可完整支援到Raspberry Pi 3,並有完整版或簡易版(Lite)可使用。安裝方式很簡單,只要將SD卡格式化成FAT32格式,然後下載回來的OS檔案解壓縮,然後複製到SD卡即可安裝完成。 若是其他OS,有些是OS Image檔案,解壓縮後是一個超大的.IMG檔,這些檔案可以使用Win32 Disk Imager (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win32diskimager/)工具,來直接將整個OS映像檔寫至SD卡。至於像是Windows 10 IoT Core,則是要安裝其主程式,透過其主程式來安裝OS映像檔。 要使用Linux基礎的OS,基本上是需要懂得輸入指令的,首次安裝完成時,建議先安裝中文使用環境,以下僅就Raspbian為例,首先開啟 Accessories(附屬應用程式)底下的 LX Terminal (LX終端機),接著依照以下說明即可。 1. 先在命令列輸入 sudo raspi-config,以執行Raspberry Pi的設定程式,在 Internationalisation Options 中,選擇 Change Locale,然後將zh_TW.UTF-8這個台灣中文語系選項打勾,然後選擇zh_TW.UTF-8這個選項做為系統預設值,然後退出 raspi-config 程式。 2. 接著在命令列輸入 sudo apt-get install ttf-wqy-microhei ttf-wqy-zenhei xfonts-wqy將一些會用到的中文字型 (文泉驛微米黑、文泉驛正黑、文泉驛點陣宋體)都安裝起來。 3. 最後在命令列輸入sudo apt-get install scim-chewing將酷音中文輸入法安裝完成,未來就可以輸入中文。 上述步驟完成後,只要重新登入Raspbian或重新開機,就會改以中文介面顯示出來! 接下來,就是安裝各種應用程式了,雖然樹莓派官方Pi Store已於2016/2/1正式關閉,不過在最新的Raspbian Jessie中提供了應用程式套件管理員,使用者能夠在 Preferences (偏好設定) 的 Add/Remove Software找到。執行之後,您就可以透過搜尋的方式將你要安裝的軟體一一安裝起來,例如 Iceweasel (即Firefox瀏覽器)、VLC (多媒體播放器)、Synaptic (功能強大的套件管理員)、DOSBOX (可玩DOS遊戲與執行Windows 3.1)、GIMP (繪圖程式)…等等。若不想這麼累,使用下命令的方式來安裝會比較快。例如 sudo apt-get install iceweasel vlc synaptic dosbox gimp,就可以一次將這些軟體安裝起來。 由於Linux應用程式,很多都有多國語言,例如LibreOffice,由於上述中文化並不會將應用程式的中文套件一併裝入,因此您可以透過 Synaptic來找出各程式中檔名後面有zh-TW的套件,將中文選單、介面或說明安裝起來 (例如 libreoffice-help-zh-tw )。 至於Raspbian使用上有任何問題,網路上有很多Raspberry Pi的使用者,可以幫忙解決各種疑難雜症。而從玩Raspberry Pi也能幫助使用者熟悉Linux的使用環境,進而透過自修,而讓自己的功力更上一層樓。 Raspberry Pi 3 (以下簡稱RPi3)採用更快的處理器,比Raspberry Pi 2(以下簡稱RPi2)更快,到底RPi3比RPi2效能快了多少,以下我們就來比較這兩款單板電腦的效能吧! 在時脈部份,除了正常時脈之外,我們也測試超頻之後的效能大致可以提升多少效能。RPi2是透過raspi-config的超頻功能,調整到1000/500/500MHz (CPU/GPU/MEM)。至於RPi3部份,原本官方不支援超頻,但我們仍透過修改 /boot/config.txt 的方式,來將時脈小超頻至1300/500/500MHz (CPU/GPU/MEM),以測試整體效能的提升幅度。 首先使用SysBench,這套是測試各種核心運算速度的軟體。透過apt-get安裝後,並輸入以下指令,即可測試四核心CPU計算質數的效能。 sysbench --test=cpu --cpu-max-prime=10000 --num-threads=4 run 詳細測試結果如下: Raspberry Pi 2 CPU (Normal) = 73.162秒 Raspberry Pi 3 CPU (Normal) = 45.7421秒 RPi3比RPi2提升了60% 的效能。 若是超頻時, Raspberry Pi 2 CPU (Overclock) = 65.8933秒 Raspberry Pi 3 CPU (Overclock) = 44.5807秒 RPi3比RPi2只比快48% 的效能。若看超頻後,比正常時脈的效能提升部份,RPi2是提升了10%,RPi3只提升3%。 接著同樣使用SysBench,輸入以下指令,來四核心CPU在記憶體的存取效能。 sysbench --test=memory --memory-block-size=1K --memory-total-size=10G --num-threads=4 run 詳細測試結果如下: Raspberry Pi 2 Memory (Normal) = 2.8802秒 Raspberry Pi 3 Memory (Normal) = 1.7467秒 RPi3比RPi2提升了65% 的效能。 若是超頻時, Raspberry Pi 2 Memory (Overclock) = 2.6324秒 Raspberry Pi 3 Memory (Overclock) = 1.6652秒 RPi3比RPi2快了58% 的效能。至於超頻後與正常時脈的效能提升比較上,RPi2提升了9%,RPi3只提升5%。 有關GPU測試方面,我們使用GeeXLab GPU Benchmark,是一款測試OpenGL 2.1效能的工具,透過將Raspbian內建的OpenGL硬體加速驅動程式開啟之後,來測試RPi3和RPi2在 3D繪圖上面的表現。我們分別以 demo.sh 和 gl21.sh 來測試Spherical Env Mapping Demo (800x480)和OpenGL Desktop Test (OpenGL ES 2.1)的OpenGL效能。 ●Spherical Env Mapping Demo的測試結果如下: Raspberry Pi 2 GPU (Normal) = 71 FPS Raspberry Pi 3 GPU (Normal) = 88 FPS RPi3比RPi2提升了24% 的效能。 若是超頻時, Raspberry Pi 2 GPU (Overclock) = 81 FPS Raspberry Pi 3 GPU (Overclock) = 90 FPS RPi3比RPi2快了11% 的效能。而OpenGL在超頻後,跟正常時脈相比,效能提升比較上,RPi2提升了14%,RPi3只提升2%。 ●OpenGL Desktop Test (OpenGL ES 2.1)的測試結果如下: Raspberry Pi 2 GPU (Normal) = 164 FPS Raspberry Pi 3 GPU (Normal) = 190 FPS RPi3比RPi2提升了16% 的效能。 若是超頻時, Raspberry Pi 2 GPU (Overclock) = 181 FPS Raspberry Pi 3 GPU (Overclock) = 208 FPS RPi3比RPi2快了15% 的效能。再比較OpenGL的正常時脈與超頻時脈下的效能,RPi2提升了10%,RPi3只提升9.5%。 效能測試中,我們可以發現樹莓派同樣具備超頻能力,在超壓2V的情況下,以及在不加裝任何散熱片的情況下,CPU超頻幅度可以提升個100MHz沒問題。至於記憶體與GPU部份,則可超頻至500MHz,讓整體效能提升。若還想要再往上超頻的話,例如CPU提升個50MHz,則必須加裝散熱片,會比較保險。一般來說,在不加裝散熱片的情況下,各元件可提升個2~14%不等的效能。 整體而言,從在上述的Raspberry Pi 2與Raspberry Pi 3的作業系統選擇、中文化、安裝應用程式中,我們可發現樹莓派可說是將單板電腦的輕巧、擴充彈性,從一般嵌入式應用中,發揮到物聯網應用,甚至進一步達到桌面環境應用。可以當成簡易的文書機、上網機、動物機、媒體播放機/電視盒、檔案伺服器、網路伺服器等等,取代掉早期又大又笨重的桌上型或迷你型電腦。 如今Raspberry Pi 3已上市,有內建Wi-Fi與藍牙,且是64位元CPU,而且維持35美元,國內售價大致在1400元上下,可說是非常物美價廉的選擇。您準備好入手一台Raspberry Pi 3了嗎?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GALAX GTX 970 BLACK EXOC SNIPER EDITION速寫開箱 ,玩家級雙風扇電競顯示卡!
影馳科技GALAX為香港著名的NVIDIA顯示卡製造商,擁有多年的顯示卡開發經驗,由台灣經銷商建達國際所代理引進國市場。這次在市場上推出一款GTX 970 BLACK EXOC SNIPER EDITION顯示卡,作為專為遊戲設計的SNIPER系列最新成員,與上一代GALAX GTX 970 Black EX OC相比,採用最新一代的New Silent Extreme Cooler散熱器。此款散熱器採用了單風扇停轉技術,在待機時只會運轉一顆風扇,當您開始玩遊戲或是做高效能運轉時,第2顆風扇才會啟用,針對您的功耗進行轉動,達到靜音與節能減碳的效果。新款散熱器頂部更加設發光LED,以及在風扇部份加上炫光紅色LED,除了效能強悍,讓顯示卡整體相當酷炫。 型號:GALAX GTX 970 BLACK EXOC SNIPER EDITION GPU核心晶片:NVIDIA GM204 基本頻率:1178 MHz 動態頻率:1329 MHz 記憶體規格:4GB/256-bit GDDR5 PCI-E電源:1 x 6-pin及1 x 8-pin 顯示卡尺寸:(長x 寬x 高):271x 124.3 x 41.5 mm 最低系統電源需求:500W 在規格上基本時脈為1178MHz,動態時脈為1329MHz,相較於公版的基礎時脈為1050MHz,動態時脈為1178MHz,GALAX在顯示卡時脈上花了不少心思,公版的最高動態時脈剛好為此卡的基礎時脈,並搭配了頻寬256-bit的4GB GDDR5記憶體,大幅提升了整體的效能。我們實際用了3DMARK測試後,效能相較於公版提升不少。我們再用了Geeks3D FurMark進行了燒機測試,除了已知的最大TDP為145W以外,我們發現GPU在待機時溫度為29度C,燒機時最高溫度只達到62度C,由此可見此款風扇在散熱效果上相當優異,有效將GPU所發出的熱能排除。除了達到高效能外,也讓顯示卡穩定的運作。建達國際也提供了長達3年的保固,讓消費者可以安心的購買。價格部份為新台幣10,990元,相較於他牌GTX970顯示卡CP算是相當不錯,如果您近期有採購中高階顯示卡的需求,GALAX GTX 970 BLACK EXOC SNIPER EDITION絕對是一個不錯的好選擇唷! 廠商名稱:Galaxy Microsystems - 影馳科技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Xander - 建達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219-1600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DDR4記憶體金手指歪掉惹,引爆網友熱議!
批踢踢實業坊PTT,剛剛有個網友PO文:「[心得] 原價屋網購經驗」,意外扯到案外案,DDR4記憶體金手指歪掉惹,由於太多人沒看過,很快的,引起大家的好奇,外行的和內行的開始七嘴八舌,馬上就引起了很多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網友表示,看不出來耶= =。接著,有人說,話說...這就算有問題也不是原價屋負責阿?能正常使用,廠商就不會保證是否有小瑕疵不是嗎?然後,就有網友說,你是想說板子翹翹的嗎?接著,網友說,明後天要去取貨 我也注意一下好了。再來,終於有網友澄清,金手指不齊是正常現象…再來,有人說建議去換,以免以後有問題,何況你這台才剛買沒多久。然後,終於有網友說,DDR4故意設計的。再來,網友說,小弟才疏學淺現在才知道 那要不要刪文阿XD。沒看過DDR4記憶體模組的網友,接著回說,原來d4有這種設計呀 這是為了什麼?接著,就有人回說,有人有遇過PCB板切歪這回事嗎?最後,網友提出神回答,比較好插入。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DDR4記憶體的研發,早就已經啟動。2011年已經有廠商投入研發、2012年就有廠商開始試產。誰知到了2013年,日廠、台廠相繼垮台,無法撐到最後,記憶體成為台灣四大「慘」業之一,台灣政府多年的加碼投資,最後卻拱手讓給韓、美,造成由SK Hynix、SAMSUNG與Micron三分天下。2014年09月09日,X99主機板,與Haswell-E處理器推出之後,DDR4終於開始出貨。2015年08月05日,100系列主機板,與Skylake處理器推出之後,記憶體廠經過了一年的練兵,DDR4的製程越來越進步,良率也越來越高。 DDR4記憶體,有很多特色。除了電壓更低,更省電,標準電壓降到1.2V。速度更快,DDR4記憶體,標準速度,從DDR4-1600~DDR4-3200,現在,最快的,已經做到了DDR4-4266超頻記憶體模組。最讓人驚豔的新設計,則是DDR4的金手指,採用了弧形邊緣,這是為了協助插入記憶體模組。簡單來講,就是比較好插入,並減少印刷電路板,在安裝DDR4記憶體模組時,所承受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最頂級的DDR3記憶體,雙記憶體通道穩跑,最高只能穩跑DDR3-3100~3300。不過,現在最頂級的DDR4記憶體,雙記憶體通道穩跑,最高已經可以穩跑DDR4-4266。然而,可以跑到DDR4-4266的記憶體模組,目前用的是Samsung的20奈米製程DDR4記憶體顆粒,1.4V電壓之下,超頻能力就能衝到DDR4-4266。然而,Samsung的18奈米製程DDR4記憶體顆粒,不僅早已試產成功,現正開始量產之中,預計待製程技術成熟,良率提高之後,超頻能力預計,甚至可以衝到DDR4-5000。 ================= 主機原本要在欣亞買 但是要的零件不是沒貨就是沒賣 前天去原價屋檢查沒問題就取貨了 回來後手癢拆下記憶體看 金手指那邊明顯不是一直線 怎看都瑕疵品.... 因為讀取正常在想要不要為了1條8G換貨來回1小時 = = ================= 根據原價屋八德現代店店長王信雄表示:「DDR4記憶體,是最近一年半之內才出現。很多玩家與專業用戶,都沒看過DDR4記憶體。會發生這樣烏龍退換貨的狀況,認為金手指那邊明顯不是一直線,誤以為金手指歪掉惹是瑕疵品,這是正常合理的判斷!」目前,正值DDR3與DDR4記憶體的世代交替,PCDIY! online這邊,也針對了DDR4記憶體模組的嶄新設計,做了詳細的說明,希望能讓更多玩家與專業用戶,了解DDR4記憶體的最新設計,避免這樣烏龍退換貨的狀況發生。 隨著科技的進步,走過了DDR3,來到了DDR4。現在,舊愛DDR3,與新歡DDR4,終於出現了黃金交叉:「DDR4,比DDR3還要便宜!」記憶體不斷的翻新,速度不斷的上升,價格不斷的下降,時代變遷物換星移,終於來到了正式迎接DDR4時代的來臨。「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輩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這句話用在記憶體市場,一點都沒錯。隨著DDR4的價格,比起DDR3還要便宜,DDR4的時代,正式降臨!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